4月15-16日,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高中校长论坛暨“新时代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研讨班。来自教育部、部分省考试院、苏州高校,以及贵州、广西、海南、陕西、甘肃、河南、浙江、江苏等重点高中校长近200位嘉宾齐聚西浦,探讨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如何携手,共同应对ChatGPT对教育的颠覆式冲击与挑战,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格局的高层次人才。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适应未来生存?
在谈到ChatGPT等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时,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钞秋玲教授引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与伦理学Jerry Kaplan教授的话,“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资料图】
西浦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解启健博士指出,现在我们的学生正在学习的很多内容和学习方式都有可能迅速被颠覆,我们真正要考虑的是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人工智能协作。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对高层次国际化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教育要为未来做准备,”钞秋玲教授指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许多新兴学科还没有出现在大学的专业目录上;但同时,产业结构变化催生了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催生了科研方式的转变,未来不仅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是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在这一背景下,她表示,近年来西浦提出大学要主动融入社会,利用自身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基础研究优势,与战略新兴产业和区域发展相融合,并在持续完善已有的国际化专业精英培养模式之外,探索培养能够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肩膀上,引领开拓新行业发展的融合式精英培养模式,以及营造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的产业发展新生态的3.0模式。
谈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时,江苏省扬州中学薛义荣校长说:“教育上注重的逻辑训练和数学计算等能力都在面临挑战,自动化、人工智能甚至可能会代替人类的手脚脑,但是人心是替代不了的,尤其是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认为,教育要重视情感和价值培养,教学生学会共情、包容、理解。”
兴趣导向、多元路径,培养新时代一流国际化人才
在论坛期间,西浦发布《2022届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该《报告》显示,西浦2022届中国内地(大陆)籍本科生中,85.56%的学生升学深造,其中36.08%的学生进入全球排名前十的顶尖学府,近9成的学生进入全球排名前一百的知名学府。
“整体上看,西浦的内地(大陆)本科生就业质量逐年向好,是西浦办学质量的有力证明。疫情过后,随着国际教育生态越来越好,西浦的本科办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解启健主任说。
解主任分析说,西浦的整体升学数据越来越好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西浦倡导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理念和相关的支持系统有很大关系。
“西浦的学生在入学后可以有一年的时间进行学科兴趣的探索,再选择一个专业,”他说,“西浦的这种政策、环境和文化,特别利于学生释放他们的潜力。”
他表示,西浦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都进入到国际顶尖的学府继续深造,其中很多都是全球范围内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也是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性领域。大多数西浦校友都选择回国发展,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我们希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格局,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引领未来发展的人才。”解主任说。
薛义荣校长强调了一流人才兼具好的学习态度和高的学习能力。“对于一流人才而言,学习态度是指是否好学、持久地学、终身地学,尤其是在不确定性成了最大确定性的时代;而学习能力表现在如何学、怎样学。面对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一流人才好学善学,他们能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终身学习。”
提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解主任提到“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学生能够去做自我探索的空间太小了;另一方面,面对高中和大学教育方式的巨大而突然的转变,学生们需要去改变和适应的地方就特别多,他们需要很多相应的支持。”
他呼吁,我们的人才培养要适应当今国际竞争环境下的人才发展需求,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我们的基础教育不要过分内卷。
对此,薛义荣校长回应道:“我认为教育应该是舒展的,而不是内卷的,我们应该避免功利主义,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的国际一流人才。”
来自贵阳市第一中学的曾强校长也说:“我希望每个学生可以慢慢走,一直走。只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曾强校长在主旨演讲中分享了贵阳一中的思考与探索。他提出要以国际视野审视基础教育,为一流人才培养创造多元化发展的路径;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载体,释放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通过选拔少数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高校参与研究,培养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他说:“作为一所中外合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秉持的开放、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与贵阳一中民主多元的办学模式非常契合,培养国际一流人才也是我们和西浦的共同追求。”
在研讨会结束后,与会高中校长们前往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和西浦创业家学院(太仓)参观访问。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