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闪电懒
编辑|Duke
(资料图)
来源|钛财经
近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滑14.7%至280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61.4%至85.18亿元。2022年以来,小米业绩一路承压,核心的手机业务遇挫,备受关注的造车业务仍在投入期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这是雷军在2017年时的豪言。如今,小米又陷入另一个低谷,不知道这次雷军尚能战否?
「01」小米手机业务失速
作为引领互联网手机的老大哥,很难想象小米竟然会被手机业务所拖累。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2年全年,在小米三大业务支柱中,智能手机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9.9%至1672.17亿元;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营收同比下滑6.1%至797.9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0.4%至283.21亿元。
如果细化到各个季度,智能手机业务的失速更加明显。财报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同比下滑27.3%至366.72亿元。
其实,小米手机业务下滑也跟整体外部环境有关。早在2015年,当年第一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4.3%,这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的首次下滑,市场饱和的警示灯亮起。
此后7年里,虽然有5G、全面屏、人脸识别等技术创新接力续命,让手机出货量整体保持稳中有进,但市场饱和和技术创新停止两大难题,始终悬在各大厂商头上。
到2022年,下滑趋势再难阻挡。根据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为2.86亿部,同比下降13%,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 为十年以来首次低于3亿。
市场的饱和与下降趋势,导致小米还面临着库存压力。今年2月,行业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布调查报告称,包括小米、三星在内的几乎所有安卓手机厂商,都面临着高库存的风险,其中小米的库存水平可能已达12-16周。
为此,小米自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通过降价促销等活动来处理渠道库存,这一举措在去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小米集团存货约504亿元,同比减少3.74%。不过,存货中的制成品较上年底增长了19.7%。
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在电话会议上表示,目前库存水位已经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应该说,小米在去库存上的工作还算成功。当然,小米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去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毛利率已从去年同期的10.1%下滑至 8.2%。「02」押注造车能否成功?
除了手机业务下滑,从成本上看,小米造车也加剧了盈利负担。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1.7%至160亿元,主要是由于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增加。
具体来看,小米去年在造车上投入了31亿元,其中第四季度为12亿元。雷军曾表示,今年还要继续投入75-80亿元。
钱是砸了,小米也损耗了不少,但小米汽车能结出什么果还是未知。
现在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刚好两年,但新车还在测试阶段,要到2024年才能量产。
外界有很多声音都在质疑小米造车来得太迟了。不过,雷军不这么认为,他的理由是,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电动汽车才刚刚起步,小米还有充足的机会。
是否为时已晚,其实谁说的都不算,得看市场。按照现在的市场,就目前新势力的交付量来说,情况好像是有点不尽人意。从特斯拉挑头降价,到比亚迪跟进杀入,再到广汽丰田“壕降3万”,短短一两个月,新能源市场已经“卷”成一片。
传统车企也在争分夺秒“抢滩”新能源汽车市场,以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吉利极氪和广汽埃安等为代表,都可以称为造车新势力。虽然这些公司和品牌有着传统车企背景,但也要看到,在智能电动汽车这条新赛道上,他们不再守旧,而是从理念、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上进行全新的探索。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汽车的主动/被动安全技术、耐久性、舒适性、可靠性等各种性能指标保证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更是直言:亏50个亿不是什么大事,但丢失的时间是再多钱都换不回来的。
小米的确很在意时间,从宣布造车之日起,就一直在想方设法赶进度。不过,对于小米而言,造车是全新的事业,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开始学,尤其是互联网人造车,团队需要花时间适应。
当市场的增速放缓,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体系得以重塑,无论是对在造车路上的新势力还是小米来说,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关闭。
「03」规模与利润并重?
业绩全面下滑,小米也调整了新的经营策略。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明确表示,2023年,小米将会启动“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战略,强化风险管控,注重稳健经营。
虽然卢伟冰没有谈“规模与利润并重”策略的具体举措,但实际上,第四季度小米已经开始了裁员行动。
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32,543名员工,其中29,967名位于中国大陆。这一数字相比2022年三季度末出现了大幅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员工总数为35,314名,其中32,609名位于中国大陆。
这意味着,在2022年第四季度,小米员工总数减少了2,798名,其中中国大陆员工减少了2,642名。
此前,曾有知情人士爆料称,小米将在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部门进行裁员,力度不尽相同,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
除了通过裁员降本增效,卢伟冰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了门店策略的调整。他表示,2023年小米最主要的任务不是开门店,而是实现门店的整合和调整,提升门店盈利能力,进而实现更好的规模效应。
可见,2023年小米将更谨慎地“花钱”。截至2022年年底,小米手中的现金还有276亿。但汽车是一个投入无限大的业务,尤其是今年以来,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小米任重道远。
不过,尽管现阶段来看,小米很难,压力很大,但业界对其的看法似乎并没有那么悲观。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核心是互联网口碑营销,第二阶段的核心是小米生态链带来的新增长,第三阶段则是小米所谓的AIoT带来的流量增长。
“而造车正是小米要跨入第三阶段的必然选择。”该人士指出,因为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未来,汽车将是重要的流量入口。因此,尽管造车面临诸多困难,但小米必须要做。
原文标题:小米手机失速,造车成为唯一的出路?
上一篇:环球观热点:首汽约车司机补了5元绕路钱 为何还是被乘客投诉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X 关闭
X 关闭